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调动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步抓好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由四川高院指导、成都中院主办、都江堰法院承办的“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都江堰精华灌区蓝网工程生态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暨全国生态日‘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座谈会”在“三遗之城”都江堰顺利召开!
四川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葛庆,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曜,成都中院副院长谢立新,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凌云,四川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生态环境政策法制研究会司法专委会主任、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崔金星,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郝廷婷等嘉宾莅临本次会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市水务局4家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及成都市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青羊、武侯、郫都、都江堰、彭州、金堂、蒲江7家基层人民法院及都江堰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约70人参会。
与会嘉宾先后参观了“干、支、斗、农、毛”都江堰水利工程五级渠系,考察了解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以及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蓝网工程等建设情况,并表示,都江堰基地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域,水系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生态本底独具特色,成都法院要充分发挥基地综合作用,继续推进实施补植复绿、耕地保护、增殖放流的环境保护司法行动,深挖治水精神的时代内涵,拓展非遗文化传播、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特色功能,在推进环境保护和人文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上作出积极探索。
揭牌仪式上,都江堰市副市长谭凌云致欢迎词。
省高院环资庭副庭长葛庆
成都中院副院长谢立新
都江堰市副市长谭凌云
以及都江堰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瑶
共同为司法保护基地揭牌
都江堰法院
与都江堰市生态环境局、
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8家合作单位
共同会签
《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都江堰精华灌区蓝网工程生态司法保护基地合作协议》
都江堰市水务局等单位
向都江堰法院颁授
“河长办+法官工作站”
“林长办+法官工作站”
“田长办+法官工作站”
下一步怎么做?
一是生态司法保护要立根固本、笃定前行,坚持制度规范、制度刚性和制度执行;
二是生态司法保护要荟萃文韵、融合发力,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环境资源审判体系一体谋划推进,找出未来成都环资司法品牌差异化发展的路径所在;
三是生态司法保护要守正创新、务实求进,扩大多方参与,强化府院联动,努力实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效果。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筑牢法治保护屏障,把握建设生态司法保护基地为契机,加强恢复性司法实践。
二是坚持长效规范运行,创新生态修复模式,立起制度刚性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基地高效运转。
三是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与地区行政执法的衔接协作,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带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态保护,让普惠司法助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武侯法院、都江堰法院分别围绕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等主题作交流发言,郝庭婷、崔金星等专家学者聚焦“环资审判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兼顾经济价值,把握两山转化路径”“法院在生态司法保护中的三重职能”等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交流,为更有力做好环资工作提供了学术智慧和智力支持。